top of page

03《論“意像”攝影》

第一章《論“意像”攝影》

“意像”攝影佳作一般而言需賦有文化內涵,畫面優美,有詩的情、畫的意或“禪”之味道。

中國畫分工筆畫和意筆畫,循此說法,我將“意像”攝影從攝影藝術中分離出來。“意像”攝影可分為寫意攝影和半工意攝影。寫意攝影指的是所拍景物在“像與不像之間,清晰與模糊之間”,留給觀者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和對自然與生活的思維空間。半工意攝影指的是在寫意的基礎上出現一些清晰影像,留給觀者一點溫馨提示或欣賞引入之處。

攝影和繪畫同是姐妹藝術,古人提倡“畫有法,畫無定法”,此話借鑒到“意像”攝影上也即是“相有法,相無定法”。

“相有法”,一般見解:依靠照相機進行拍攝的作品有主題,主體賓體分明,有層次及構圖活潑等等,即是攝影章法。“相無定法”,即是不能執著,攝影創作不只是圍繞舊有程式不變,但萬變不離其“宗”,攝影的“宗”就是攝影章法。根據畫面需要而運用適當技巧,以增強影像的生動性,從而使作品再現自然的神韻和靈氣。

“意像”攝影追求的影像並不是物體的真實質感和清晰度,也不是單一的光影效果,而是將具體物像混合作者的想像,並運用攝影技巧再現於作品中,藉以表達景物的神韻和靈氣。

神韻和靈氣是相通的,均來自大自然。萬物蘊藏着氣場和能量。古拙生氣場,氣場生靈氣,能量借物生神韻(所謂耶穌光就是其中一種典型能量)。生動活潑的畫面也能生神韻。在拍攝思維過程中,觀察瞭解大自然,捕捉自然魅力,觸景生情並運用攝影技巧表達主題,此為其一。所謂“景由心生”,可將作者的感情、感受和想像借助眼前景物,通過攝影技巧表達主題,從而使詩的情畫的意浮現出來,此為其二。

神韻和靈氣,不是指實在的物質,而是指“禪”的味道。所以說其無就是無,說其有就是有,而且無有對錯。“有與無”的覺悟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累積生活閱歷培養出來的。在我們的作品中,對於“禪”味,時而感覺得到拍攝不到,時而拍攝得到感覺不到。這都是因為無法得心應手地表現“禪”的意境。“禪”要靠悟,不容易講清楚,直得深思。

成功的“ 意像”攝影作品除了具有畫面的觀賞價值,還具有閱讀價值。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會伴隨作品展現出來,並與觀賞者進行思想交流,產生共鳴。

香港地區“意像”攝影創作大有人才。以我所知,黃貴權醫生最近展出的《綠塘搖灩》荷花攝影組照“禪”味濃厚,蘊含著人生哲理。他以往展出的“意像”攝影作品富有文化內涵和詩情畫意,影響力極大。我認為使用反射鏡的熱潮由他而生,他是傑出的攝影家。還有陳平先生,他創意不斷,“意像”創新,畫面優美。陳秀華女士(Eva)對多次曝光得心應手,拍攝的殘荷作品賦有神韻和靈氣,影響了不少人仕。我的導師容紹新先生對“意像”攝影神形兼備,富有創造性,風格獨特。更為可貴的是他身體力行,不遺餘力教育了無數學生,其功不可沒。香港攝影家之多在此不能一一勝述。

作品拍攝於2008年

第二章 《“意像”攝影技術入門》

圖 詩 文:陸天石先生

關於“意像”攝影入門技術,歸納起來,大概有三種方法:

入門一法:運用反射鏡的特性,拍攝出“半工意”的作品。使用反射鏡頭前,首先要瞭解和認識鏡頭功能,反射鏡頭分長焦鏡和短焦鏡。長焦鏡頭適合遠距離拍攝,短焦鏡頭適合近距離拍攝。反射鏡頭光學設計光圈大景深短,離開了景深範圍出現雙重影像,物體的受光點化為圓圈狀態,離對焦點越遠越模糊,溶化了影像和色彩。拍攝風光對焦於心目中的主體,拍攝花卉對焦於花芯或花朵,拍攝人像對焦於眼睛。這樣拍攝出來的視覺效果才能特別。

入門二法:運用相機多次曝光功能,使用一般常用的鏡頭,先定曝光次數,二至三次曝光較易表達主題。第一次曝光對準主體準確對焦。第二次曝光要作出鏡頭變化。第三次曝光再作鏡頭變化。所謂鏡頭變化是指與第一次曝光形式不相同,可以選擇對主體模糊處理,移動鏡頭位置或搖動鏡頭等等。影像可以變化無窮,拍攝靜態影像時能夠達到理想效果。多次曝光中每次時間長短的分配,鏡頭作何種的變化,這些問題需要攝影者在拍攝實踐中慢慢體驗。

入門三法:運用相機一次性曝光功能。將相機調至慢速度快門進行拍攝,用最小的ISO或鏡頭加ND濾鏡片令曝光時間達到理想的慢速度快門。在同一短暫曝光時間內運用鏡頭清晰對焦加失焦或鏡頭大光圈加小光圈變化,清晰對焦加搖動鏡頭拍攝等等。這些重疊影像,可以變化無限。拍攝動態影像時能夠達到理想效果。有多次曝光拍攝經驗者,較易理解和操作一次性曝光拍攝。

以上入門三法只是基本方法,亦屬簡單介紹。把握了基本技術才能自我提升為技巧,這個過程說易不易,說難不難。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也許有更好的拍攝方法,等待有緣人來發揚光大。

“願君多努力,‘意像’滿庭植。四季茂盛長,佳果共分享。”

作品拍攝於2008年

第三章 《“意像”攝影之後期製作》

圖 詩 文:陸天石先生

關於“意像”攝影作品的後期製作,有如下步驟:

第一步驟:選好相片檔案,擺放在Photoshop上。觀察作品是否需要剪裁,然後找出最佳視角加以剪裁,力求畫面生動活潑。

第二步驟:在作品上清除與主體無關聯之物,用回本張相片檔案內的畫面覆蓋不需要的物體。畫面物體少則煉,多則亂。簡潔的畫面能幫助突出主題。

第三步驟:少用或不用自動功能,例如自動色彩、自動對比等等。使用色階、曲線調控亮部與陰影。從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不斷地反復比較,然後作出深淺色階微調,直到得出最佳效果為止。亮部不能過曝,陰影也不能死黑(高調子或低調子作品不在此限)。小心保留拍攝時所留下的軌跡和氣韻。

第四步驟:使用色彩平衡,調整色溫,使其配合或加強畫面的色彩效果。作品需要加強色彩對比,色溫可作局部調校,但不能完全脫離實際色彩。

第五步驟:仔細觀察作品整體效果是否完整。如果想把以相同方式拍攝的內容進行移花接木,筆者認為此法少用為好。因為這樣製作出來的作品反而容易弄巧成拙。除非有足夠純熟的技巧弄假成真。本來“意像〞攝影屬創作性拍攝和製作,其將自然提煉出精華,已界乎真假之間。因此以純熟技巧弄假成真也不失為可取之法。

上述五個步驟可根據實際製作需要在次序上作先後調整,調整後不影響製作效果。以上所述屬“意像”攝影作品後期製作的基本步驟,僅供參考。

在此謹介紹一輯“意像〞攝影作品《江南水鄉系列》,多謝雅賞!

(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作品拍攝於2008年

精選文章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最新文章
資料庫
標記搜尋
No tags yet.
追踪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