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論櫻花樹下“畫意” 疊拍攝影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句,表達的是他在元宵夜市中所寄託的一種情懐和意境,富有詩情畫意。詩詞文字可以表達的意境,攝影也一樣可以做到,或許表達得更直接!有何法寶?我認為:可以運用多重曝光之疊拍技巧。疊拍能夠將實景變成超越實景,產生出亦幻亦真的影像,富有畫意的韻味。因此,我借用櫻花樹下為題材,進行論述。
疊拍並不是一種新發現,相機一經發明就附帶了此種功能。即是一張相底連續拍攝兩次或多次。如此簡單的操作,為什麼在歷來的攝影作品展覽中較少此類作品亮相?似乎此類攝影作品難以普及。我認為:原因在於拍攝者除了需要有審美和文化的雙重修養,還需要徹底掌握相機的技術和技巧,才有能力去創作此類作品。而欣賞者也同樣需要審美和文化上的修養,才能與作品產生共鳴。
因此,我建議:有興趣學習攝影的愛好者,可以先從技術和技巧學起。在此,我提供以下的技術和技巧兩部分內容,以供參考。
第一部分 攝影技術
其一,相機選擇自動白平衡,拍出來的色溫和色調才富有自然色彩。忌亂調白平衡。
其二,相機選擇光圈先決﹙AV﹚,好處是可以隨心隨意地選擇景深﹙清晰的深度﹚。
其三,相機常開過曝提示,留意剛拍下來的畫面,如果過曝位置自動閃耀時,需減EV值,再拍攝。否則,過曝位置沒有像數和影像。
其四,相機選擇平均測光(權衡測光﹚,好處是能夠整體曝光均衡。
其五,相機使用對焦時,選擇一點對焦,準確地對焦在主體上。忌開全區域自動對焦,否則對焦點多數會落在賓體上。
其六,選擇用中長焦距鏡頭,有超大光圈值的為貴。超大光圈能夠拍攝出極淺景深,畫面較易產生朦朧感。忌用小光圈,否則畫面呆板無趣。
其七,選擇用較短的反射鏡頭,好處是能夠接近主體拍攝,而畫面還有足夠的空間感,充分發揮反射鏡頭淺景深多層次的效果,拍出朦朧感。
第二部分 攝影技巧
其一,主題是櫻花樹下,因此櫻花不能做主體,樹下的人物才是主體,櫻花只是賓體。
其二,櫻花樹下,宜選有代表性的人物為主體,較易表達當地的人文特色。
其三,櫻花樹宜選多、密、老,勁為前、後背景,才能拍出層次感。忌單株獨生,不成氣候。
其四,疊拍,數碼相機宜用正確曝光兩次,不需特別加或減EV值。
其五,疊拍,宜選深黑背景,忌兩次曝光都是高調子,否則,沒有影像。
其六,疊拍,第一次曝光拍下主體人物,第二次曝光拍下櫻花樹,或調換次序,效果一樣,相機內自動合成圖像。
其七,疊拍作品必須經Photoshop調校反差(光暗對比)和色彩,才能顯得正常合理。
把握好以上所述之技術和技巧,已經有足夠能力去實習拍攝大自然,再學習和增強美學及文化修養,以後拍攝出來的作品水準就能不斷提升和富有畫意韻味。那種“白日櫻花添淡妝,冷艷淒美帶傲寒。細看叢中佳麗笑,貌美撩人惹輕狂。”的意境,便會在攝影作品中散發出來。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在此提供本人一輯《櫻花樹下》“畫意”疊拍攝影作品以供雅賞!
編寫於2014年6月20日